曾任榆林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榆林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現任陜西省政協副秘書長的賈正蘭,今年首次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賈正蘭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等重大議題,向大會提交了四件提案,希望能為推動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等戰略落地落實提供參考,彰顯熱愛榆林,心系家鄉的熾熱情懷。
開展黃河流域采煤區生態修復試點
針對當前黃河流域采煤區環境問題,賈正蘭聯合14位全國政協委員呼吁,開展試點先行先試,為黃河流域礦區采煤區生態修復總結經驗、復制推廣非常必要。
賈正蘭等委員在陜西省榆林市調研時發現,榆林市生產的煤炭、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供應全國,本地發電量中近一半用于外調,為全社會承擔了高比例能耗和碳排放,特別是采煤形成的一定面積的采空區和沉陷區帶來很多問題。盡管當地下力氣防治國土二次沙化,推進了一批“生態+”“產業+”治理工程,但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目前存在兩大政策制約:采煤區特別是沉陷區地表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林草地屬性未因之發生變化。由于相關部廳之間政策不一致,生態修復項目因涉及林草地審批推進困難;沉陷區土地、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基金按照目前“企業提取、政府監管、確保需要、規范使用”的原則不能跨礦跨區域統籌使用,礦山企業之間很難做到統籌銜接,對地下水系統破壞、地下水位下降等問題無法進行系統治理。
“榆林曾是全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70多年治沙成效卓著。如果采煤沉陷區得不到系統治理,可能造成較為嚴重的生態問題。”因此,委員們建議,將榆林列為礦區采煤區生態修復試點市,支持榆林市在確保生態效益的前提下,突破林地和土地政策制約,按照林地和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原則,對各類地塊進行規模化、成片化治理,重點實施“新能源+”“農業+”“生態+”等規模化治理工程。
此外,委員們還建議,國家制定出臺《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條例》,突破企業自提自用的局限,以法規的形式,由地方政府統籌使用修復基金,引導礦區生態修復從“礦權”治理轉向“流域”治理,以系統思維和整體舉措推進沉陷區綜合治理。
建議在榆林創建CCUS技術中心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是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引領性關鍵技術之一,為我國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相關專家測算,到2060年我國通過CCUS技術實現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將達到5-25億噸/年。也有研究表明,我國未來有10億多噸碳排放量要依靠CCUS來實現中和,有力推進化石能源潔凈化、潔凈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
賈正蘭通過調研了解到,在工業企業中,煤化工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煤氣化變換工段產生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于85%,應首先作為碳捕獲和封存技術(CCS)的重點示范領域。榆林地處鄂爾多斯盆地中心位置,是我國最適合開展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四大示范基地。當地油田地質構造簡單、地層穩定,而且區域內油氣資源和煤化工同處一地,實施CCS+驅油項目具有源匯匹配的獨特優勢,是中國最有利且最成熟的二氧化碳捕集+驅油設施建設地。
近年來,陜西在CCUS技術開發及應用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形成了完整的CCUS產業鏈。西北大學、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延長石油集團等大力開展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和埋存技術研究,持續加強CCUS技術創新和工程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榆林已建成45萬噸/年CCUS示范項目,捕集的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驅油或地下封存。此外,榆林城投佰盛10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項目一期項目年內建成投運。“十四五”期間,榆林規劃建設550萬噸/年CCUS(CCS)項目,到2025年,CCUS(CCS)規模將達645萬噸/年。
CCUS技術具有跨學科、跨行業、跨區域、全鏈條、集成化、集群化等特點,全流程、標準化的技術研發和評價至關重要。為推動CCUS技術產業化發展,賈正蘭建議部省市聯動,在陜西榆林啟動建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開展CCUS技術協同發展,并整合資源,避免重復投入,降低企業實施CCUS技術的成本和風險,有效推動CCUS技術工業化實施,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實現。
據悉,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西北大學等科研院所與駐榆央企國企,就榆林建設CCUS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開展了前期研討和論證,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建立鎂合金建筑模板國家標準,引領全國建筑業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行動的推進,綠色建筑成為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建筑模板作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材料,也必然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據中國模板腳手架協會統計,目前我國建筑模板中,木模板依舊占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北京市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錄(2018年版)》中,明確將竹、木膠合板模板列入77種被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中。貴州、河北、江西、寧夏、浙江、重慶等地區陸續發布了禁止、限制使用竹、木膠合板模板等相關政策。
合金模板作為高周轉、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在行業發展中符合產業政策引領方向。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將“綠色建筑材料制造”列入“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住建部《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先選用綠色建材,鼓勵采用新型模板支撐體系,推廣應用高周轉建筑材料。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加快高強度高耐久、可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等新型建材研發與應用,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質。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倡導選用綠色建材。
據中國建筑協會發布的《2021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報告》,全國建筑業完成房屋竣工面積40.83億平方米,若使用木模板,需要約24億平方米模板,需要消耗4950萬立方米木材,且重復使用率低,不利于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的保護;若使用合金模板,只需要約6億平方米模板,且可循環使用。
鎂合金在我國具有絕對資源優勢,是常用金屬材料中唯一100%自給且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種,是國家重點鼓勵的綠色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將鎂合金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高性能鎂合金及其制品列為鼓勵類項目,鼓勵多樣化鎂合金材料開發及其鑄造、擠壓、軋制、鍛造等加工制造,培育新材料產業鏈。《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1年版)將高性能鎂合金擠壓材列為先進基礎材料。
鎂合金建筑模板力學性能接近鋁合金,優勢更加明顯:一是高周轉,建筑垃圾少,占用空間小;二是施工質量優,板面平整;三是成本更低,相同重量的金屬鎂與金屬鋁,鎂可以多生產33%的建筑模板;三是施工效率更高,鎂合金模板重量輕,提高了工人和機械的工作效率;四是散熱性更好,滿足了抵消水凝在澆灌振搗中產生熱量的施工需求;五是安全風險更低,重量輕,工人施工更安全,職業病患發率低,是一種理想的新型綠色建材。
陜西作為全球最大原鎂生產基地,近年來高度重視鎂產業的發展,將鎂產業列為全省23條重點產業鏈之一,積極探索鎂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之路。其中,我會原執行會長黃小波創辦的中天時代鎂業在鎂合金建筑模板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建成全國首條鎂合金建筑模板研發試驗生產線,與中鐵建設集團、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全球首個“鎂合金建筑模板研發中心”,完成了鎂合金建筑模板的初期研發、試驗及多次試用。
由于鎂合金建筑模板的系統化設計、規范化管理、使用安全性是制約產品進入建筑行業的重要因素,建立產品標準成為鎂合金建筑模板走向市場的首要目標。為此,陜西省住建廳組織中天時代鎂業等單位率先啟動《建筑工程鎂合金模板技術規程》的編制。
資訊編輯:菅文璐 021-26096691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