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 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 方案》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決策部署,落實 《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要求,穩妥有序推動我省建材行業碳達峰工作,結合我省實際和相 關規劃,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 一 )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 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四 新”主攻 “四化”,聚焦 “四區一高地”戰略定位,將碳達峰碳 中和納入全省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整體布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 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結構優化和能源結構清潔化為重點,以擴 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為導引,以低碳技術創新為動力,統籌推進行業發展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協調銜接短期碳達峰目標與長期 碳中和愿景,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加快建材行業低碳 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確保全行業如期實現 2030 年前達峰目標。
(二) 工作原則
—— 堅持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堅持把如期實現碳達峰碳 中和目標愿景作為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導向, 以結構調整謀減碳,在減碳中謀產業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各項任 務,統籌推動建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 堅持效率優先,源頭把控。堅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 首位,提升利用效率,優化用能和原料結構,推動企業循環式 生產,加強產業間耦合鏈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持續降 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從源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 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強化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推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攻關,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低碳創新領域的創新應用,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綠色化。
—— 堅持政策引領,市場主導。堅持雙輪驅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以碳減排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激發市場主體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 三 ) 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省建材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 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水泥、玻璃等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 上的產能比例達到 30%以上,建材綠色工廠建設以及低碳零碳負 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研發、示范、推廣取得顯著成效,行業碳達 峰基礎得到夯實。到 2025 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 2020 年下降 15%,單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 會下降幅度,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 3%以上,玻 璃、陶瓷等重點行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 下降。
“十五五”期間,全省建材行業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 綠色低碳建材規模進一步擴大,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達到 70%以上,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 度持續下降,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能力顯著增強,在實現碳達 峰的基礎上碳中和能力得到不斷強化。確保建材行業二氧化碳排 放在 2030 年前達峰。
二、重點任務
( 一 ) 深度調整產業結構。
結合我省建材行業發展實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決 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1.嚴控過剩產能。采取強有力措施,對高耗能、高排放、低 水平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控水泥熟料、 平板玻璃新 ( 改、擴 ) 建設項目,未經省人民政府確認并公告產 能置換方案的項目,各級投資主管部門不得備案和核準。對確有 必要建設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項目,嚴格按照政策要求實施 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統籌考慮市場需求和供給情況,深入核實 論證項目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能效水平須達到標桿指標要求。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地方各 級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
2. 削減低效產能。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 強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限制和減少高能耗、高排放產 品的生產和使用,持續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在按工藝、規模 等標準淘汰水泥、石灰、平板玻璃等過剩產能的基礎上,加強重 點行業產能過剩分析預警和窗口指導,嚴格實施能耗、環保、安 全及質量等新標準,進一步削減低效低端產能,使我省建材產品 供需結構和產能利用率達到合理水平,促進全行業能耗和碳排放 強度持續有效降低。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 責分工負責)
3.推動產業集中循環發展。推進水泥、石灰、石膏、玻璃、 陶瓷、耐火材料等行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產業 協同”循環發展示范項目建設,采取專業分工、服務外包、原料產品直供等多種協作方式,構建上下游企業、行業間企業首尾相 連、互聯互通、協同降碳的產業鏈、供應鏈,提高綠色產業集聚 度和規模效益。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 鄉建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發展綠色低碳建材。推動建材產品結構從高碳排放產品向 低碳排放產品轉變。加強貝利特-硫鋁酸鹽低鈣水泥、磷鎂膠凝 材料等低碳水泥產品,以及高摻量固廢膠凝材料、高摻量固廢綠 色混凝土等生產和應用技術研發推廣,大力發展石膏基膠凝材料 和非結構用替代膠凝材料、生態水泥等,加大非燒結建材及深加 工產品開發利用與推廣力度,降低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 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 增強產業創新能力。
加強建材行業創新能力建設,持續推進低碳技術創新、管理 服務創新、業態模式創新,促進我省建材行業減碳去碳。
1.低碳技術創新。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突破,加強建材技術創 新主體培育,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作、上下游協同 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在新型 節能及新能源、高效儲能等關鍵基礎材料、碳捕集利用封存、復 雜難用固廢無害化利用等低碳技術攻關上取得創新突破,形成一 批原創性科技成果。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力度,發布我省建材重大綠色低碳技術目錄,組織制定建材行業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方 案和供需對接指南,促進先進適用的建材工業綠色低碳新技術、 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推廣應用。 以水泥、石灰、平板玻璃、 陶瓷等為重點,聚焦低碳原料替代、低碳建材制造、再生資源分 質分級利用技術、高效節能環保裝備技術,推進生產工藝革新和 設備改造,減少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開展重點行業升級改造 示范,圍繞水泥、石灰、平板玻璃、陶瓷等行業,實施生產工藝 降碳、工業流程再造、智能化改造、窯爐節能改造、二氧化碳回 收循環利用等技術示范工程。鼓勵中央企業、大型企業集團發揮 引領作用,加大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上的投資力度,形成一 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經驗和行業方案。 (省科技廳、省工業和 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等 按職責分工負責)
2.低碳管理服務創新。構建約束激勵機制,突出綜合治理、 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推行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 推進、一體考核,有序推動我省建材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聚 焦建材行業重點用能單位、重點用能設備,強化節能法律法規、 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依法依規查處違法用能行 為,跟蹤督促、整改落實。進一步健全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 體系,開展跨區域交叉執法、跨級聯動執法。實施節能診斷和能 源審計,鼓勵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實施改造。鼓勵重點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頭開展節能自愿承諾。加強中小 企業低碳服務,優化建材行業中小企業資源配置和生產模式,打 造面向中小企業的普惠低碳環保服務平臺,開展中小企業節能診 斷、綠色低碳評價等服務,引導中小企業提升碳減排能力,在低 碳產品開發、低碳技術創新等領域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省 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 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低碳業態模式創新。加快行業碳交易試點,積極參與全國 碳排放權市場交易。以水泥行業為先行行業,擴大參與全國碳市 場交易主體范圍,開展生產全過程碳排放統計核算、監測與評估, 完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建立健全政策保障體系。增強碳市場服 務能力,支持引導已納入交易的建材企業,積極開展降碳控制和 監管措施,做好企業碳資產統計核算及管理,開發符合自愿減排 標準的項目參與碳交易;協助指導未納入交易試點的企業積極開 展基于活動、組織、場所等方面的碳盤查摸底,按年度自主實施 減碳行動,并對碳減排成效顯著的企業給予補助。鼓勵和支持具 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標桿企業率先實施碳中和行動,促進我省建材 行業雙碳目標愿景如期實現。 (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等 按職責分工負責)
( 三 ) 推進建材行業智能數字化轉型。
在礦山開采、原料制備、爐窯控制、物流倉儲、在線檢測、 減污降碳等重點關鍵環節,利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云計算、 人工智能等對工藝流程和設備進行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加強全流 程精細化管理,開展綠色用能監測評價,持續推動工藝革新、裝備升級、管理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
1.推進 “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組建行業智能制造專家 智庫,發揮科研院所優勢,大力培育和引進具有較強實力的建材 行業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聚焦能源管理、節能降碳等 典型場景,培育推廣標準化的 “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解決方 案和工業 APP,助力行業和區域綠色化轉型。鼓勵電信、裝備制 造和信息服務企業、軟件系統集成商和建材骨干企業加強合作, 探索建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利用工業互聯網、大 數據等技術,統籌共享行業低碳信息基礎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 源,為生產流程再造、跨行業耦合、跨區域協同、跨領域配給等 提供數據支撐。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 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重點行業智能化轉型。水泥行業重點推廣應用自動采 選配礦、爐窯優化控制、設備診斷運維、生產遠程智能監控、智 能質量控制、安全環保管理等系統解決方案。玻璃行業重點推廣 應用熱工智能化控制,在線缺陷檢測、自動堆垛鋪紙、自動切割 分片、智能打碼倉儲等系統解決方案。陶瓷行業重點推廣應用壓機控制管理、智能高壓注漿、坯體干燥控制、物料無人裝卸、窯 爐優化控制、智能倉儲物流等系統解決方案。墻體材料行業重點 推廣應用原料精準制備、坯體成型切割、干燥 (蒸壓) 養護、窯 爐優化控制、質量自動檢測、污染排放控制等系統解決方案。(省 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發展改革委、省 自然資源廳等 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建材全產業鏈智能化。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推 動智能制造技術向研發、供應、制造、質控、服務等全產業鏈延 伸,在研發鏈,支持企業建立原材料性能、工藝配方、產品品質 等數據庫,利用數據建模、模擬仿真等技術,增強新產品研發針 對性,滿足市場個性化、功能化、多樣化需求。在供應鏈,支持 企業構建智能供應鏈平臺,實現與上下游關聯企業資源的聯動、 集成共享,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質控鏈,鼓勵企業在原材料進 廠、生產過程、成品出廠等環節利用智能技術,強化產品質量保 障,支持企業運用標識解析、區塊鏈技術等,建立產品質量追溯 體系,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在服務鏈,鼓勵支持企業應用工業互 聯網等技術,推動產品與服務的融合,促進產品附加功能的延伸, 推動電商平臺數字化應用,實現客戶全程參與,精準定位目標客 戶,提升服務滿意度。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住 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健全碳排放智能監測系統。積極參與碳排放監測系統建設,將能耗統計監測納入到碳排放監測服務平臺建設中。加快構 建行業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推動爐窯、干燥器等重 點用能設備上云上平臺,提升碳排放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 智能化管控水平。促進企業構建碳排放數據計量、監測、分析體 系,打造我省建材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建材產 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礎數據庫。加強對水泥、平板玻璃、石灰、 陶瓷等重點產品產能產量監測預警,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 能力。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 四 ) 健全綠色低碳循環體系。
積極推進建材行業綠色制造,充分發揮建材行業資源綜合利 用主力軍作用,推動上下游產業循環鏈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通過典型示范案例帶動生產模式綠色轉型。
1.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以水泥行業綜合利用作為我省建 材行業降碳的突破 口,推進低碳水泥生產和低碳原料替代技術開 發應用,在保證水泥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推廣低熟料高固廢摻量 的低碳水泥生產技術。深化利用工業固廢生產低碳水泥,支持中 等以上城市周邊具備條件的水泥企業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城市生 活污泥及其他有害廢棄物。鼓勵墻體材料企業擴大煤矸石、粉煤 灰、工業副產石膏等固廢綜合利用范圍和利用量,推進大型燒結磚隧道窯安全處置城市污泥示范項目。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 惠政策,擴大建材企業固廢利用范圍和利用規模,提高資源綜合 利用水平,促進我省工業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省工業和信 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按 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支持建材企業通過 “橫向耦合、 縱向延伸”,融入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推進企業循環 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廢物綜合利用、資源和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工業余壓余熱和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打 造基于區域產業特色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省發展改革委、省 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 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培育綠色低碳工廠。鼓勵引導建材行業企業對標相關綠色 工廠評價標準,開展綠色制造評價,創建綠色工廠,提升綠色發 展水平。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加大低碳、節能、節水、清潔生產 和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技術、裝備、產品應用。鼓勵綠色工廠編 制綠色低碳年度發展報告,引導綠色工廠進一步提標改造,對標 國際先進水平,建設一批 “超級能效”和 “零碳”工廠。 (省工 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 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打造綠色供應鏈。支持建材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 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 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利用的全過 程,引領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環 境績效,實現綠色發展。鼓勵技術應用、標準制定、評價咨詢等 服務機構為建材行業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提供服務保障。 (省工 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 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重大行動
( 一 ) 綠色低碳建材推廣行動。
發揮綠色低碳產品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撐作用,編制 并公布《貴州省綠色建材產品推廣應用目錄》,完善綠色低碳建 材開發生產應用設計推廣機制,打造綠色低碳建材產品供給體 系,為城鄉建設、住房人居消費等領域提供高質量產品,助力全 社會降碳達峰。
1.擴大綠色低碳建材產品供給。推行建材產品綠色設計,按 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聚焦水泥、玻璃、 陶瓷、墻體材料等建材領域,大力開發推廣綠色低碳建材產品, 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目標,鼓勵企業采用自我聲明或自愿性認 證方式,發布綠色低碳產品名單,推行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制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 1 綠色低碳建材產品發展指引 |
水泥。推廣輕質高強特種水泥基材料 。低碳酸鹽水泥 、低熟料配比水泥生產應用, 貝利特-硫鋁酸鹽新型低鈣水泥熟料體系、磷鎂膠凝材料等低碳水泥品種,以及適用于水利水電工程 、生態環境治 理工程 、機場道路工程和搶修加固等建設領域專用特種水泥產品的 開發應用。 平板玻璃。推廣真空玻璃 、氣凝膠玻璃 、貼膜中空玻璃等節能 減排玻璃材料 。發展低輻射鍍膜玻璃 ( Low-E ) 、超白玻璃 、高透 型鍍膜中空玻璃 、真空玻璃 、 多色鍍膜玻璃 、高強度鋼化玻璃 、高 性能復合防火玻璃 、幕墻玻璃 、背板玻璃 、汽車風擋玻璃等精深加 工玻璃產品, 以及現代農業大棚用結構功能 一體化玻璃 、 第三代 BIPV 光伏建筑一體化組件設計與制造。 陶瓷。生產低能耗的薄型陶瓷磚 、 陶瓷薄板, 開發生產抗菌健 康磚、石墨烯發熱瓷磚、防滑、抗靜電地磚以及增材制造(3D 打印) 粉體耗材等功能型高附加值產品, 利用工業廢棄物和低品位原料生 產的泡沫陶瓷 、陶瓷透水磚 、發泡陶瓷隔墻板等利廢產品, 以及滿 足裝配式裝修要求的保溫與裝飾復合陶瓷制品,干法施工的墻地面 裝飾系統。 墻體材料。推廣防火保溫等高性能墻體材料 。發展結構功能 一 體化的燒結制品 、復合外墻板等適用于裝配式建筑的部品化產品; 推進路面磚 (板) 、仿古磚 、護坡生態磚 (砌塊) 、太陽能屋面瓦等綠色建材產品技術開發與生產應用, 以及低成本相變儲能墻體材料及墻體部件 、光伏建筑 一體化部品部件等, 研發設計制造適用于 混凝土結構 、鋼結構 、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配套的磷石膏板 、蒸壓 加氣混凝土板、復合建筑墻體等建筑部品部件, 利用工業副產石膏、 煤矸石 、粉煤灰等固廢生產墻體材料的技術裝備開發及產品生產應用。 |
2.加快綠色建材認證與推廣。貫徹落實國家開展綠色建材產 品統一標識評價工作有關要求,加快推進我省綠色建材產品認 證,開展綠色建材試點城市創建和綠色建材下鄉行動。支持我省 建材企業開展產品結構綠色轉型改造,生產綠色低碳優質產品, 積極申報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研究制定我省綠色建材產品推廣應 用政策措施,在政府投資工程建材產品采購目錄中明確優先選用 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產品,提高政府投資項目綠色建材采購 比例。鼓勵建設施工單位遴選合格供應商或采購建材產品時,將 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產品納入遴選要求。積極探索在城市規 劃或土地出讓等環節增加選用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產品要求,不斷 擴大綠色建材應用范圍。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 自然資源 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 節能降碳與能效提升行動。
聚焦重點用能和碳排放行業,制定我省建材工業綠色低碳發 展路線圖,分業施策,持續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到2025 年,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到2030 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升,在水泥、玻璃、 陶瓷等行業改造建設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低碳項目,實現窯爐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產業化示范。
1.加快節能降碳技改升級。按照“整體推進、一企一策”的要求,有序推進重點行業存量項目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各地督促 指導企業制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總體實施方案和企業具體工作 方案,明確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術路線、工作節點、預期目 標等。鼓勵國有企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以典型示范帶動 建材行業節能降碳。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 2 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指引 |
制配合料氣體率,減少玻璃原料碳酸鹽組成,降低熔化溫度,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推動玻璃生產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推廣自動化配料、熔窯 、錫槽 、退火窯三大熱工智能化控制,熔化成形數字仿真,冷端優化控制 、在線缺陷檢測 、自動堆垛鋪紙 、自動切割分片 、智能倉儲等數字化 、智能化技術, 以及智能化 、柔性化的玻璃加工制造 工藝及成套設備,降低玻璃綜合物耗 、能耗,提高成品率、產品品質及穩定性,實現節能減碳。 陶瓷。建筑陶瓷推廣干法制粉、雙層大型寬體窯爐 、連續球磨 機 、新型節能燒嘴 、薄型建筑陶瓷 (包含陶瓷薄板) 制造 、原料標 準化管理與制備 、 陶瓷磚 (板) 低溫快燒工藝 、低溫余熱高效利用 等節能低碳技術裝備。衛生陶瓷推廣壓力注漿成形 、智能釉料噴涂 技術與裝備,高強石膏模具、高強度微孔塑料模具材料及制作技術, 高效節能燒成和微波干燥 、少空氣干燥 、窯爐余熱綜合利用等衛生 陶瓷制造關鍵技術。 石灰。加快淘汰落后或節能環保不達標的石灰窯,優先選擇帶 預熱器及冷卻器的回轉窯 、雙膛窯 、套筒窯 、梁式窯等技術裝備 ,推廣新型窯體耐火材料 、窯襯結構等窯體隔熱保溫 、窯系統余熱回收利用等節能技術。 |
2.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高效 治理相結合的系統減污理念,推動在建材企業開展碳核查工作,深入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推動水泥、玻璃、陶瓷、石灰、墻體材料等行業實施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等系統性 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全面提升我省建材工業清潔生產水平。 (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
專欄 3 清潔生產審核評價認證和技術改造指引 |
深入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開展清潔生產試點示范創 建活動,持續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和園區清潔生產績效整體 評估,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結果作為差異化政策制定和實施的 重要依據。 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應用改造。引導企業開展基于全流程清潔化 診斷的清潔生產升級改造,全面推進建材企業 、園區清潔生產 。水 泥行業重點實施高能效低氮預熱預分解先進燒成工藝、脫硫脫硝除 塵超低排放技術改造,玻璃行業重點實施熔窯煙氣除塵、脫硫脫硝、 余熱利用 (發電) 一體化工藝技術和成套設備改造。 推動末端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在重點行業推廣先進適用環保治 理技術裝備,推動形成穩定、高效的治理能力 。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聚焦煙氣排放量大、成分復雜 、治理難度大的重點行業,開展 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應用示范 。推進水泥 、石灰 、耐火材料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
3.調整優化用能結構。大力推進燃料動力低碳化,改變建材 工業過度依賴煤炭的用能結構,有序推進天然氣、煤層氣等清潔 低碳排放燃料替代燃煤作為建材生產主要燃料或輔助燃料,運用 多形態燃料混燒技術與裝備提升燒成工藝能效。綜合考慮電力供 給條件,在玻璃、陶瓷等行業推廣低碳能源或新能源,開展高溫熱泵、大功率電熱儲能鍋爐等電能替代,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 備使用比例。積極發展替代燃料應用,積極開展可燃廢棄物資源 綜合利用,充分發揮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能力,在貴陽、遵義大型水泥企業附近布局城市垃圾、污泥分類預處理替代燃料示 范工程,逐步擴大廢塑料、廢輪胎燃料替代利用比例。推進生產 用能零碳化,鼓勵綠色電力資源豐富地區的企業、園區就近使用 可再生能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工業園區開展分布式光伏、分 散式風電等 “新能源+儲能”自備電源設施建設,推進余熱余壓 利用、多能高效互補利用。加強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因地 制宜推廣園區集中供熱、能源供應中樞等新業態,逐步實現企業、 園區生產用能零碳化、負碳化。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 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能效水平。推進企業能效對標達標,嚴格執行水泥、平板玻璃、陶瓷行業能耗限額標準,鼓勵企業對標能耗限額標桿 值,爭當能效領跑者,加快節能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提升主要 建材產品能效水平。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有序安 排錯峰生產,壓減生產總量和碳排放量。探索建立以碳排放強度 和總量控制為基礎的水泥、玻璃及制品行業 “以碳定產”機制。 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推動窯爐、壓縮機、風機等重點用能設 備系統節能改造升級,推廣應用新型節能設備。在水泥、玻璃、 陶瓷等行業,開展節能診斷,加強定額計量,挖掘節能降碳空間,進一步提高能效水平。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 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完善能源管理服務機制。依據節約能源法律法規和強制性 能耗標準,定期對各類項目特別是水泥、石灰、平板玻璃、陶瓷等重點用能項目進行監督檢查。規范節能監察執法、創新監察方 式、強化結果應用,探索開展跨地區節能監察,實現重點用能企 業、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監察全覆蓋。強化以電為核心的能源需求 側管理,引導企業提高用能效率和需求響應能力。 (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 負責 )
四、政策保障
( 一 ) 健全綠色低碳標準體系。
立足產業結構調整、綠色低碳技術和行業發展需求,鼓勵制 定實施高于現行標準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強化先 進適用標準的貫徹落實,擴大標準有效供給。 (省生態環境廳、 省水利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 發揮政策引導。
各市 (州) 要加大對綠色低碳發展工作的支持力度,持續加 大綠色低碳領域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運營的支持力度,嚴格落實企 業兌現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以及資源綜合利 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促進低碳發展,對使用替代燃料、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等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的企業給予經費支持,調動企業的積極 性。完善土地要素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資源,開辟發展新空間, 保障綠色低碳新興產業項目、綠色轉型升級項目土地供應。政府 部門、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創新綠色采購,加大對綠色建材等 綠色低碳產品的扶持力度, 引領社會對綠色低碳產品的推廣使 用。嚴格落實水泥等行業階梯電價政策。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 自然資源廳、 省能源局、省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 三 ) 完善市場機制。
研究建材重點行業碳排放基準,科學制定建材企業碳排放配 額。進一步健全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交易機制,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運轉效率。加快建立初始分配、有償使用、 市場交易、糾紛解決、配套服務等制度,做好綠色權屬交易與相 關目標指標的對接協調。 (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水 利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 四 ) 發展綠色金融。
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金融 工具,用足用好人民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 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向具有顯著減碳零碳負碳效應的工業綠 色項目提供長期限優惠利率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用好省級四化及生態環保基金,推動工業領 域碳達峰事業發展。 (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工業和 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 五 ) 加強能力建設。
建立技術檢驗檢測的能力并形成一套評價體系,為綠色低碳 技術的推廣應用保駕護航,為技術使用方提供投資決策依據。以 “生命周期全鏈條跟蹤+一體化檢驗/驗證/監測/核算/分析/標準化/應用示范服務”為手段,構建建材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產品、工藝、裝備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 “檢驗+監測+驗證+碳足跡核 算”的綜合性集成技術服務體系,形成建材行業覆蓋全生命周期, 統籌體現細分行業差異、企業差異、技術差異、時空差異,且與 國際標準化方法體系兼容協調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基礎數 據庫,為建材行業相關低碳工藝、技術、裝備、原材料以及產品 的應用推廣可行性評估提供依據,助力行業減碳精準施策,同時 也為下游應用端實現協同減排奠定基礎,從而帶動全產業鏈低碳 轉型升級。 (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 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實施
( 一 ) 加強組織領導。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全省工業領域碳達峰 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工業領域碳達峰各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研究重大問題、制定重大政策、組織建設重 大工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加強組織協調和日常指導,定期對各 市 (州) 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度,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
(二) 強化目標責任考核。
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對能 源消費和碳排放指標實行協同管理、協同分解、協同考核,逐步 建立系統完善的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省工業和信息 化廳定期組織開展各市 (州) 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碳達峰目標 任務的評估考核,有關工作進展和重大問題及時向省碳達峰碳中 和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強化監督考核結果應用,對碳達峰工作成 效突出的市 (州) 、園區、企業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 碳排放控制目標的市 (州) 和企業實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
( 三 ) 加強宣傳力度。
結合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活動,依托各類媒體、公益 組織等,加大對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的輿論宣傳,營造共同參與 工業碳達峰的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等渠 道,深入宣傳工業領域碳達峰的政策導向、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 依托行業協會、商業團體、公益組織等有序開展碳達峰相關專業 研討、教育培訓、技術推廣、技能競賽等,提高工業企業節能降 碳意識,引導工業企業積極參與碳達峰工作。
資訊編輯:菅文璐 021-26096691 資訊監督:樂衛揚 021-26093827 資訊投訴:陳杰 021-26093100免責聲明:Mysteel發布的原創及轉載內容,僅供客戶參考,不作為決策建議。原創內容版權歸Mysteel所有,轉載需取得Mysteel書面授權,且Mysteel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原創內容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轉載內容來源于網絡,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方便學習與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申請授權及投訴,請聯系Mysteel(021-26093397)處理。